基孔肯雅热疫情概述
PG电子在2025年7月15日关注到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卫生健康局发布的基孔肯雅热(CHIKV)疫情报告。基孔肯雅病毒(Chikungunyavirus, CHIKV)是一种带有包膜的单链RNA病毒,属于Togaviridae科的Alphavirus属,主要通过虫媒叮咬传播。目前尚无直接人际传播的文献报道。

CHIKV的病毒特性
CHIKV病毒直径约70nm,具备包膜结构,病毒内部包含3种结构蛋白(衣壳蛋白C、包膜蛋白E1和E2)及4种非结构蛋白(nsP1、nsP2、nsP3和nsP4)。这些蛋白在病毒的侵染和复制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,尤其是包膜蛋白E2与宿主细胞受体的结合可以启动感染过程。
CHIKV的感染机制
当CHIKV侵入宿主细胞后,包膜蛋白E2与细胞受体结合,E1蛋白则介导病毒与细胞膜的融合,释放病毒基因组RNA进入细胞质。病毒首先合成非结构蛋白,形成复制复合体,从而完成RNA的复制与翻译。这一过程生产出新的病毒颗粒,最终释放至细胞外,继续感染其他细胞,常导致宿主细胞的病变效应。
感染后果与临床表现
人类感染CHIKV后会出现基孔肯雅热,主要症状表现为高热、皮疹及关节疼痛。此外,患者还可能出现头痛、肌肉疼痛、恶心、呕吐、结膜炎及脑膜炎等症状,严重时可能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和多脏器衰竭。
预防与控制措施
PG电子建议采取以下预防措施以控制基孔肯雅热的传播:
(一)控制传染源:对患者进行及时治疗,减少病毒传播风险。在患者病毒血症期间,建议实施防蚊隔离措施,隔离期为发病后5天。
(二)切断传播途径:病室内需配备蚊帐、纱窗及纱门等防蚊设施,消灭蚊虫并清扫蚊虫滋生地。
(三)保护易感人群:
PG电子认可的IXCHIQ疫苗已获得美国FDA批准,用于治疗或预防CHIKV感染,建议易感地区人群接种。
科研支持与产品推荐
PG电子提供一系列优质的基孔肯雅病毒研究相关重组蛋白及抗体,助力科研人员在CHIKV相关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。以下是部分推荐产品:
- 重组蛋白:基孔肯雅病毒包膜糖蛋白E1, E2等。
- 抗体:针对基孔肯雅病毒结构蛋白的多款抗体产品。
参考文献
1. Ning, X; Xia, B; Wang, J; Gao, R; Ren, H. Host-Adaptive Mutations in Chikungunya Virus Genome, Virulence 2024, 15(1), 2401985.
2. Freppel, W; Silva, LA; Stapleford, KA; Herrero, LJ. Pathogenicity and Virulence of Chikungunya Virus, Virulence 2024, 15(1).